banner

《长线: 资金集团的成功之道》

信璞投资 归江 | 2010-08-25
在市场创新叠出、人情轩昂的时候,在考核和风险控制机制永远难以追及人性贪婪的时候,只有朴素的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才是控制风险、成就事业的最后屏障。

平日爱好收集些卓越企业及其各时期掌舵人的传记。尤其爱好的是那些藏在历史的角落、如丛林巨兽搬的闷声发财家伙。投资与其说是投显示屏上的一个价格、赌资产价格的涨跌或是三张报表,不如说投资那些改变盈利模式、推动行业发展的企业家。象华为的任正非、鸿海的郭台铭,从不曝光露面,却默默构建其庞大的企业帝国。他们的阅历、历史和决策智慧延长了我们的年轻基金经理的经验曲线。而往往任重道远者却没有时间留恋在媒体的镜前欣赏自己的倩影,也没有时间给自己树碑立传。因此,那些丛林巨兽及其驾驭者的研究资源实在太少,因此也弥足珍贵。而CAPITAL的大传恰是这样一个珍品。

Fortune杂志的基金业排名中经常莫名其妙的出现叫AMERICAN FUNDS的家族,10年以上的业绩出奇的好,却找不到找啥公司管的。最后才求证到是一个从不做广告,连招牌字号都懒得亮的巨兽,CAPITAL GROUP.要找到这家公司的情况似乎难上加难,所幸的是,亚马逊上居然有一本好书。就是我要向大家推荐的《CAPITAL,THE STORY OF LONG-TERM INVESTMENT EXCELLENCE》。 作者也认同,既便CAPITAL是全球规模前几位的投资公司,但既便他的客户也对他所知无几。它从不打广告也不接受媒体采访,发行基金的名字叫美国人基金,和公司名号毫不相关。但公司在70年的丛林生涯中以信用,口碑、管理创新和特立独行的风格做出了投资界的楷模。他在5年,10年,20年乃至50年期的回报上处于行业的绝对前列。

JBL我们CATITAL的创始人,在30岁的时候(1924年)和朋友成立了合伙投资公司,1929年在说服不了合伙人的情况下,他独自赎回股权,成功从美国股市泡沫中逃顶。1931年独立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有8个员工,1200万美元,1947年大概公司规模发展到3000万美元的时候,进行了渠道的变革,员工增加到20多人。在1958年,公司进行了公司历史上更重要的一次变革,基金经理的分工制,那时的规模是不到3亿美元。而到2003年公司的规模已经达到了6500亿美元,员工数量达到了6000,合伙人的数量也涵盖很广。在香港的基金业中传说,职业经理人加入CAPITAL就和自己创业一样荣耀。

以上的公司历程似乎很枯燥简单,但作者ELILIS对公司掌故理解之深的确令人叹服。在每个注解里都充满了历史的逸事和对投资理解的光芒。比如在描述公司创始人JBL如何在1929年的股市泡沫中逃顶的一个小注解中,他引述道,JBL只是运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常识,当我们按每股市场价格买下整个公司显得太贵的时候就选择离场。JBL对投资对象有着清教徒一样苛刻标准。公司是否有较高的道德标准、深思熟虑的商业策略、保守的财务策略都是他要反复斟酌的。此外,JBL非常推崇乐于助人的风格,当所有人都想买的时候,你要乐于助人卖给他们,反之亦然咯。

公司创始人的以上朴素的投资经历牢牢地烙印在CAPITAL公司的管理理念和长期投资理念中。公司也有偏离其理念的时候,既便在构建了基金经理分工制的基础上,公司的机构理财子公司在70年代公司由于偏离了独立研究和价值投资的原则,也蒙受了巨大损失。缺失长期投资战略的分工制业务结构也是极度危险的。根深蒂固的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导向的投资理念和管理理念或许是作者希望揭示的公司成功的基石。

CAPITAL在用人政策上唯独树一帜。他们的缄言是:只有巨人才会雇用巨人。普通人只会雇用比自己更弱的人,由此导致整个组织的瘫痪。JBL对华尔街的认识也非常之深。公司总部设在洛杉基,但依旧保留了纽约的分公司。目的是,让新员工在到洛杉基总部工作前,在纽约工作一段时间,以便搞清楚华尔街的面目,建立起对华尔街看法的必要质疑意识。

1957年公司开始了在高校市场的公开招聘。当沃顿商学院的就业主管把一把学分最高的MBA的简历递给CAPITAL公司的富顿先生时,他摇了摇头。他说,我们要的是伟大的投资者。他们的特性是有充分的想象力,创造力并善于独立思考。就业办的主管苦笑中想起了一个人,引荐了在图书馆自学的西点军校毕业生埃斯顿,此后他成为了CAPITAL的研究总监。

1958年,公司开先河的把传统的基金经理负责制模式改造成了多顾问组合管理系统。也就是每个组合经理只对特殊类别的股票投资负责。一个有3亿美元投资权的顾问可以买9个股票,只要他认为这些公司值得长期投资下去。

在产品设计上,公司也急尽所能为投资者的长期利益服务。在新产品推出前,他们都会选择一类相对低估的资产作为投资标的,预期能在5年内给投资人创造合理的回报。当然,这样的冷门产品可能很难销售,但如果每次都能给客户挣到钱,未来的生意就可想而知了。

当大多数共同基金对个人投资者鼓吹近期的绩效、明星基金经理、大打广告来树立品牌识别度和公共认知度的时候,CAPITAL却在让自己的销售队伍默默地向投资人灌输长期投资的理念,构建信任度。最重要的是,CAPITAL给自己设定了合理的发展预期,在每一轮牛市中输掉些市场份额,而在熊市里面通过利用产品创新和较高客户保留度来夺回份额。

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的的确很多。如何经营我们的为消费者终极价值服务的企业?如何构建健康的基金服务业?如何管理我们的客户资产?如何对客户的终极利益负责?在市场创新叠出、人情轩昂的时候,在考核和风险控制机制永远难以追及人性贪婪的时候,只有朴素的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才是控制风险、成就事业的最后屏障。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