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研究报告-玉米
玉米是全球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其适应力强、单产高(2015 年全球平均水平 5.48 吨/公顷 ),产量自 1998 年以来一直居于谷类作物之首。且由于其基因组中有 85%的序列都是转座子,因此在演变过程中相比其他作物更频繁地出现变异,通过杂交、转基因等方法进行人工培育的成果斐然,被视为单产提升速度和潜力最大的作物之一,对于一国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战后,美国、欧盟、阿根廷作为传统的玉米出口大国保持了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这种优势地位随着基因修饰技术的发展更加稳固,单产增长远远领先全球。巴西、乌克 兰、俄罗斯则在21世纪粮价上涨的驱动下凭借良好的资源禀赋一跃成为最主要的新兴玉米出口大国。玉米在我国进行品种改良的时间较晚,但由于其在粮食安全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在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迅速,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共经历了六次品种更新换代,但由于对转基因的限制,最近两次品种改良已经面临单产增长乏力的瓶颈,平均单产在 5.8-6 吨/公顷左右徘徊,同期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美国单产高达 10.57 吨/公顷;加上人口大国耕地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我国玉米种植的首要目标从一开始就是保证国内粮食安全而非出口导向,因此在满足国内需求后单产增速放缓、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国家财政支持的负担不断加重,近年来陷入了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升的恶性循环,玉米去产能已经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
目前玉米虽然因其粮食属性种植范围遍布全球,但产量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巴西、 欧盟、阿根廷、墨西哥、乌克兰和印度等国。其中,中美两国以 40%的收获面积生产了全球近60%的玉米,总体格局呈现出显著的出口集中、进口分散特征。同时,在争夺粮食控制权的战场上,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对本国农业进行了巨额补贴,相当于为本国购买的巨额保险。
如何在去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劣势,在资本全球化的背景下保障国内的粮食安全,重新建立生产端的优势地位,是我国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将依托主要生产国的人口、资源禀赋背景,详细梳理过去百年全球玉米供求格局的变迁,并以典型优势国家美国为例进行供需两端的拆分分析,通过对中美两国农业支持政策和生产成本的对比寻找比较优势的建立路径,探索未来玉米产业的发展前景。
信璞投资 李越
2016 年10 月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评论(0)